精益制造的理解和敏捷的对比
最近接触比较多供应链的知识,对于互联网数字化产品和实体制造企业的运营方式有一些思考
精益的核心概念
精益(Lean)最早起源于丰田生产方式(TPS,Toyota Production System),核心目标是最大化价值、最小化浪费,追求 用最少的资源,创造最大的客户价值 。
精益的五大原则
确定价值(Value),明确什么是真正对客户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。
价值流(Value Stream),全流程梳理,从原材料到交付客户,识别每一个环节,区分哪些增值、哪些是浪费。
流动(Flow),让增值活动顺畅无阻,减少等待、搬运、批量等非增值环节,实现 单件流 。
拉动(Pull),按需生产、按需补货,减少库存和过度生产, 由客户需求拉动生产 。
追求完美(Perfection),持续改进,每次都比上一次更好,精益永无止境。
精益中的 “浪费”
过量生产
等待
多余运输
不必要的加工
库存
多余动作
缺陷/返工
人才浪费(未充分发挥员工潜力)
快消行业中的精益实践
快消行业(FMCG)如食品饮料、日化、个人护理、包装等,市场竞争极其激烈,对供应链、生产和交付的效率要求很高。精益方法可以在多个环节应用,提升效率、降低成本、提升客户满意度。
供应链与生产端
VSM(价值流图)分析
- 实践:通过绘制价值流图,识别从原材料采购、生产、包装、到分销的各个环节,找出瓶颈和浪费环节(比如过多的库存、频繁的换线导致的等待等)。
- 效果:优化排产,缩短从下单到交付的周期。
拉动式补货
- 实践:比如用看板(Kanban)系统,只有当超市端、经销商有实际销售和库存消耗时,工厂才补货,减少了 押货 压力和呆滞库存。
- 效果:降低资金占用和仓储成本,提高周转率。
SMED(快速换模)
- 实践:快消行业SKU多、换线频繁,通过推行SMED(Single-Minute Exchange of Die,快速换模),将换线时间由数小时缩短到十几分钟。
- 效果:柔性生产能力增强,适应市场小批量、多品种的需求。
5S与可视化管理
- 实践:生产现场推进5S(整理、整顿、清扫、清洁、素养),明确物料、工具位置,减少寻找和搬运的浪费。
- 效果:生产现场整洁,提升员工士气和操作效率。
物流与分销端
路线优化
- 实践:通过数据分析优化配送路线,减少重复运输和空驶,提升车辆利用率。
- 效果:降低配送成本,提高响应速度。
与零售终端合作
- 实践:共享销售数据,根据实际销售情况动态调整发货计划,实现 卖多少送多少 。
- 效果:降低渠道库存,提升终端补货速度。
管理与文化
持续改进(Kaizen)
- 实践:鼓励一线员工提出小改进建议,设立 合理化建议 激励制度。
- 效果:从基层不断消除浪费,形成 全员改善 氛围。
标准化作业
- 实践:针对关键岗位、关键工序建立标准作业流程(SOP),减少人为差异和失误。
- 效果:确保产品质量稳定,便于新员工培训和快速上岗。
与敏捷的区别与结合
- 敏捷更多应用在软件与创新型业务开发,强调快速迭代、客户反馈;
- 精益则更偏向于 效率 和 浪费消除 ,在实体产品生产和供应链管理中作用更大,但两者都强调以客户为中心、快速响应变化;
- 快消行业中,两者结合,可以实现新产品开发(敏捷开发流程)+高效落地生产与供应链(精益生产流程)。
了解到的快消巨头的案例
- 宝洁(P&G):通过精益生产,大幅压缩供应链库存,推行 供应链可视化 项目,提升对市场波动的响应速度。
- 可口可乐:在中国市场大量应用拉动式补货+柔性生产,跟随消费趋势快速调整产品和包装。
敏捷如何在精益快消公司中良好实践
典型困境,精益高度优化但缺乏灵活性
快消巨头(如宝洁、联合利华、可口可乐等)在大规模生产、供应链和成本控制上极度推崇 精益 ,因此企业内部常见,这些特质,能保证大规模低成本交付,但难以快速应对新市场、消费变化和创新需求。
- 高度标准化流程
- 高效但 僵化 的SOP
- 成本与效率驱动压倒一切
- 变革周期长,流程变更阻力大
敏捷可能给精益型快消企业带来的价值
加速创新和新产品开发(NPD)
- 原来困境:新品上市流程长,审批复杂,市场机会稍纵即逝。
- 敏捷实践:引入Scrum或迭代开发,用小团队跨部门(市场、研发、供应链、设计、财务),进行 最小可行产品(MVP) 的快速测试。例如,宝洁为新品洗发水做小批量测试,几周内迭代调整配方和包装,快速获得市场反馈后再规模化生产。
打破部门壁垒,提升协同
- 原来困境:精益下的各部门 只做自己的KPI ,信息壁垒多,容易推诿。
- 敏捷实践:多部门 站会,用 看板(Kanban Board) 拉通任务和瓶颈,大家围绕项目目标协作,而不是各自为政。
快速应对市场变化
- 原来困境:市场突发事件(如疫情、竞争新品上市)难以即时调整生产和渠道计划。
- 敏捷实践:团队可以一周一小迭代,月度小复盘,迅速调整计划和策略。联合利华在部分市场已用 敏捷战队 响应电商平台的临时促销,甚至当天调整生产排产和发货优先级。
更好结合数字化转型
精益强调标准、数据驱动,敏捷强调快速反馈、灵活试错。结合后可以推动 数字精益 ,用数据即时反馈,推动持续优化和创新。
敏捷实践典型一些做法举例
- 新品孵化:设立独立的创新小组(Incubator),用敏捷方法做小批量实验,跳出大体系流程,迭代创新。
- 营销团队:用敏捷Sprints快速做A/B测试、内容策划与上线,快速看到市场反应。
- 敏捷供应链:如 敏捷制造单元 ,可根据前端销售和预测快速切换生产线,响应市场定制化需求。
- 数据反馈:构建敏捷数据分析团队,实时捕捉消费趋势,驱动新品和运营调整。
只用精益而忽视敏捷带来的困境
- 创新能力受限:只追求流程最优和成本最低,创新尝试被视为 浪费 (因为创新往往失败率高、试错成本高),导致新品研发慢,市场敏锐度下降。
- 市场变化响应滞后:面对消费趋势和渠道变化,标准化大生产很难快速调整。比如小众爆款、网红单品出来后,老牌快消巨头往往反应慢于新锐品牌。
- 员工活力和主动性不足:精益过度强调标准和纪律,一线和中层员工缺乏 试错 提出新思路 的空间,易出现 只做本职、不多事 的氛围。
- 数字化变革推进缓慢:精益更强调流程优化和物理现场改善,对于数字化、智能化和数据驱动的创新响应慢,容易被新型互联网快消企业弯道超车。
- 容易错失新市场机遇:在品类碎片化、用户需求多元化的时代,靠流程与规模取胜的快消巨头,面对 个性化、小众化、网红化 消费风潮,往往顾此失彼,错失机会。
如何结合敏捷与精益
目前比较流行一些结合方式,不过需要一些部门的支持,以及打造开放的环境
- 双轮驱动:大规模、核心品类走精益路线;创新业务、新渠道、跨界新品用敏捷模式孵化。
- 流程弹性:为创新项目设 绿色通道 ,授权更高、流程更简;成熟业务保持高效标准化。
- 文化融合:既有 零浪费、极致效率 的精益文化,也鼓励 试错、快速反应 的敏捷氛围。
- 数字化赋能:用数字工具提升精益执行效率,同时用实时数据驱动敏捷试错与创新决策。
总结
精益其实不只是工具,更是一种 持续改进、追求最好 的管理思路。快消行业用精益能让供应链、生产、销售都变得又快又省又稳。不过,精益虽然效率高、成本低、质量好,但容易让企业变得死板、创新慢,反应也没那么快。而敏捷正好可以补这个短板,让企业能更快抓住市场机会、更容易创新、团队也更有活力。所以,精益和敏捷结合起来,既能保证企业稳扎稳打,又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突破,不容易被淘汰。
引用及参考:
Inventory Optimization at Procter & Gamble: Achieving Real Benefits Through User Adoption of Inventory Tools
Coca-Cola Project Management Strategy and Key Insights
How Unilever is Combining Lean and Agile Approaches to SCM
Lean and agile insights generation at Coca-Cola